我县艺术教育工作,始终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课程改革为抓手、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本着艺术教育为全体学生服务、让艺术教育惠及到每一个学生的理念,开展我县艺术教育工作。现就本年度我县艺术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艺术课程建设
我县艺术课程建设,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设置要求开齐、开足艺术课程,小学音、美课程每周各两节,中学音、美课程每周各一节,我局每学年对学校艺术课程开课情况进行调研,确保艺术课程顺利实施。
二是积极创造条件开设较为丰富的艺术选修课供学生选择性学习。学校开设的艺术选修课程主要有:《音乐鉴赏》、《美术鉴赏》、《摄影鉴赏》、《书法鉴赏》、《管弦乐器演奏》、《艺术合唱》、《戏曲鉴赏》、《合唱指挥》、《歌剧欣赏》、《舞蹈表演》、《曲艺赏析》、《素描与水粉》等三十几门,涉及音乐、美术、体育、曲艺生活等多个领域,大大拓展了学生选择的空间,这些选修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全面接受艺术的熏陶,为艺术人生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是努力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艺术课程。中牟县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有豫剧、中国结、剪纸、武术、民歌、舞蹈及手工艺等丰富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我县因地制宜,积极引进和发展传统艺术项目,在大力倡导学校师生积极参加民间传统文化艺术活动上,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二、艺术教师配备
音美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着音美教学质量和学校艺术活动的开展及活动质量的提升。为进一步提高艺术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各学校不断加强艺术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提高艺术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目前,我县中小学音乐教师350多人,美术教师215人,教师平均年龄35岁。艺术教师配备基本满足教学需要,但教师结构性资源不足,专业教师缺乏。为进一步加强地方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培养,各学校还通过多种途径,专门聘请社会文化艺术团体专业人士、民间艺人担任学校兼职艺术教师。名师的讲学传教,为其热爱艺术并且有一定影响老师的作用,并以此扩大聘请范围,使我县艺术教育的力量不断地发展壮大。
三、艺术教育管理
1、我县艺术教育管理工作是由分管领导统筹,艺术教育专干,音、美教研员共同完成。艺术教育专干负责全县艺术教育工作规划、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考评。音、美教研员负责全县音美教学活动、艺术活动专业指导及音美教师培训工作。形成我县行政、业务齐抓共管的艺术教育工作管理机制。
2、学校设有主抓艺术教育工作的副校长和负责艺术教育的主任具体负责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规划与实施。
3、把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纳入到年度工作考核之中,并成为学校整体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作。
4、我县在教师评优、评职工作中,艺术教师与其它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5、注重学校艺术教育常规管理。每学期对学校进行开课情况、教学活动、艺术活动、环境建设等方面进行调研、考评,调研中对发现的问题与不足,及时纠正、解决。
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针对教师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开展相应的教师培训活动和教研活动,提升教师整体水平,有效促进教学质量与艺术活动质量的提高。
四、艺术教育经费投入和设施设备
学校重视艺术教育经费的投入,对艺术教育投入主要在音美教学设备和校园环境建设方面,音美教学设施设备配备齐全,基本能够满足音美教学活动和音美课外活动的需要。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投入较大,不断改善艺术教育条件,保证了艺术教育发展的基本需求。目前,各学校拥有艺术作品展厅;舞蹈排练厅、画室单独设置;钢琴、音响、话筒、照相机、摄像机、投影仪等硬件设施齐备;图书馆馆藏艺术类图书资料百余种,计上千册,能够满足艺术课程教学与文化艺术活动的需要。
五、课外艺术活动
我县课外艺术活动,始终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倡导人人参与、各个受益,让艺术教育惠及到每个学生。
课外艺术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涵盖了合唱、舞蹈、器乐、书法、绘画、剪纸、布艺、刮蜡画等多种活动形式,极大丰富了学生课外生活。
学校艺术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记录、有成果,并对学校课外艺术活动情况进行检查、评比、总结,通过这些举措有效的促进学校艺术活动的开展,形成良好的艺术活动机制。
六、校园文化艺术环境
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府对学校校园环境建设投入较大,使我县中小学整体校园艺术环境有了极大地改观。在不断创新的氛围下,校园文化也在不断地寻求更适合的表现形式。学校在设计上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空间,因地制宜,体现校园学风校貌。通过以文化展板、书法作品、浮雕艺术、竹简木刻、主题板块、互动栏窗等形式组合而成的墙壁文化全方位、多角度增强空间艺术感染力,美化校园环境,提升学习氛围,打造书香校园,为孩子们创建了理想的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