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鄢陵概况> 统计信息
砥砺奋进七十年 经济数字写华章 ──鄢陵7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9-12-04 09:42】   【阅读次数:】  【字号: 】  【我要打印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七十载风雨砥砺、春华秋实,鄢陵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县综合经济实力、产业结构规模、人民生活水平一系列亮丽的经济数据,正是鄢陵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最好见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省委十届十次、市委七届十次全会精神,团结奋斗、一往无前,统筹推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一、经济总量跨越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县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综合经济实力与日俱增,对

鄢陵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提升,地位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一)经济总量攀升、增速加快。改革开放以后,鄢陵经济逐渐进入稳定增长的轨道,经济总量也不断迈上新台阶。1949年全县生产总值为2218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325亿元,剔除价格因素,增长了1463倍,年均增速接近两位数,达到了11.14%。

 

(二)人均GDP实现新突破。翻开国民收入账簿,全县人均生产总值由1949年的70元,到2004年,这一数值突破万元大关,“万元户”成为时髦热词。从1949年的70元增加到2018年的57034元(若按当年汇率折算,折合9195.47美元),剔除价格因素,增加到131.36倍,年均增长10.20%。

(三)财政实力日臻雄厚。时间刻度上,一系列时间节点展现着社会财富的变化:2016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冲破”10亿元,从1952年的440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11.9亿元,剔除价格因素,增长了269.82倍,年均增长8.85%。财政实力持续增强,为鄢陵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产业结构调整蝶变,三次产业协同发展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县农业基础作用不断加强,工业主导地位迅速提升,服务业对经济社会的支撑效应日益突出,三次产业发展趋于均衡,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

(一) 产业结构实现“二三一”标准性转变。新中国成立70年来,伴随经

济持续快速增长,我县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整体朝着合理化、高级化方向发展,“二三一”格局逐步形成。1950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90.7:2.2:7.1;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工业化进程加快,第二产业快速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2年,第二产业占比上升至48.4%,产业结构由解放初的“一、二、三”发展格局,到现在形成了以第一产业为基础、第二产业为主导、第三产业为支撑的“二、三、一”格局。 

 

 (二) 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70年来,在党的各项惠农富农政策指引下,

鄢陵不断调整农业产业发展思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由靠天吃饭到逐步建立完善的现代化生产保障体系的转变,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提供绿色健康产品的转变。2006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37197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49年增长161.8倍,平均每年递增8.8%;比1978年增长30.6倍,年均递增9.2%,明显高于1949年到1978年29年间平均每年5.6%的增长速度。粮食总产量由1949年的6.0万吨增加到2018年的56.5万吨,年均递增3.3 %。

(三) 工业生产发展突飞猛进。建国初期,鄢陵的工业几乎为“空白”, 工

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新中国成立后,拉开了我县工业化的大幕,上世纪50-70年代我县初步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为之后的工业发展打下了宝贵基础。1950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只有59万元,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工业发展进入腾飞期,1991年,全县工业增加值首次过亿,达到1.1亿元,比1950年增长186.7倍,年均增长13.6%。到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就达到15亿元,比1949年增长6403倍,年均增长16.9%;70年来,鄢陵工业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提高,经济规模显著扩大,产业、产品结构趋向优化。鄢陵作为依托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工业,鄢陵县工业经济走出了一条由大到强、由传统到新型的工业化发展道路,为鄢陵县建设经济强县、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四)服务业贡献蓬勃发展。一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第三产业已成为拉动我县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121亿元,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46.1%,比1949年增长7758倍,年均增长13.9%,高于GDP平均增速3.8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逐步凸显。

三、投资消费双轮驱动  内需动力支撑强劲

70年来,鄢陵坚持把扩大需求作为推动经济工作的抓手,投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消费需求不断升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一)投资规模不断扩张。改革开放以来,投资建设规模持续扩大,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发展。1975年固定资产投资176万元,1996年首次突破1亿元,达1.9亿元,以后每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均在亿元以上,2010年突破50亿元,完成投资78.1亿元。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投资由高速增长逐步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在波动中回落,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亿元,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二)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增强。1949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514万元,到1989年逐步扩大到1.1亿元,到2005年首次突破十亿,达到12.8亿元,2013年超50亿,达到52.6亿元。2017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2亿元。1978年以来,年均增长11.5%。

四、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近七十年的经济发展,不仅繁荣了鄢陵的社会事业和国民经济,也给鄢陵人民带来了物质文化生活的明显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的40年,是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迅速提高的40年,全县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广大人民生活摆脱了贫穷,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迈进,部分人已越过“小康”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一)居民收入实现量的跨越。70年来,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1988年的875.8元到2018年增加到29686.1元,增长33.9倍,年均增长12.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纯收入从1978年的59元到1966年超过百元,1995年跃上千元,2015年跃上万元大关,2018年增加到17143.08元,比1978年增长290.1倍,年均增长15.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1951年的2万元,增长到1981年的1312万元,再到2016年的125.6亿元,年均增长11.1%。

(二)居民生活实现质的飞越。随着收入的较快增长,城乡居民吃穿用住全面改善,居民消费能力显著增强,消费结构逐步优化。2018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866.6元,比2006年增长2.9倍,年均增长9.2%;2018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371.3元,比1981年增长116倍,年均增长13.7%。食品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逐步降低,网络购物、文化体育、旅游休闲等娱乐享受型消费明显增加。2018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17.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7.3%。消费方式也日益呈多元发展,由建国初期的解决温饱,到改革开放初期的“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再到中期的“彩电、电冰箱、洗衣机、音箱”直至新世纪的“移动电话、电脑、空调、汽车”等逐渐成为消费热点,耐用消费品需求日益向着高档化、享受型发展。

时序轮替中,始终不变的是奋进者的身姿;历史坐标上,始终清晰的是改革者的步伐。回眸70载岁月,虽经历艰难坎坷,但成绩有目共睹,我县经济社会变化翻天覆地。一组组鲜活的数字展示着70年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同时也激励我们更加奋发图强。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鄢陵,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走向下一个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