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县农业农村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和批示指示精神,紧盯“实现更大突破、走在前列”的目标,突出抓好各项重点工作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
【机构设置】鄢陵县农业农村局现有内设机构16个,包括办公室、人事股、政务服务股、计划财务股(发展规划股)、乡村产业发展股(对外经济合作股)、农村社会事业促进股、农村合作经济指导股(政策与改革股)、科技教育股(资源利用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市场与信息股)、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股(种业与农药管理股)、农田建设管理股、水产渔政管理股、畜牧与奶业管理股、饲料兽药股、兽医与动物疫情应急管理股(畜禽屠宰管理股)、农业机械化管理股;二级机构13个,其中全供事业单位7个,分别是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种子管理站、植保植检站、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水产技术指导站、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农田建设服务中心,差额事业单位1个,即农业信息中心,自收自支事业单位3个,分别是种子公司、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试验示范站,企业2个,分别是农场、园艺场。
【夏粮生产】强化麦田应变管理,狠抓各项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克服前期干旱、病虫害偏重发生,后期倒伏、冰雹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实现夏粮丰产丰收。据农业农村部门统计,2021年全县夏粮播种面积67万亩,实测平均单产525.9公斤,总产35.23万吨,较去年增加0.36%。
【种植结构优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高效作物,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稳定秋粮种植面积,适度增加玉米面积,今年全县秋粮播种面积45.63万亩,较去年增加0.53万亩,其中,玉米播种面积41.2万亩,较去年增加3.2万亩。引导群众种植优质高效经济作物,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技服务】开展农业专家服务团、区域站、农技人员分镇包村活动,实施“奋战100天夺夏粮丰收行动”,共组织农技人员下乡3200人次,送科技下乡240次,解答技术难题260条,小麦全生育期病虫害总防治面积194.6万亩,夏粮生产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95%以上。针对5月20日强降雨、风雹造成的农作物自然灾害,积极与应急管理、气象、保险等部门对接,核实受灾面积和损失,并配合保险公司做好理赔工作。同时,指导受灾群众开展生产自救,最大程度挽回损失。
【特色产业带】依托我县花木生态优势,在柏梁、陈化店等镇打造生态经济产业带,对沿线4个文旅景区、3个星级酒店、8个花木精品园、2个专业市场、2家矿泉水企业、5个美丽乡村,共24个示范点,进行优化布局,完善提升。重点打造玫瑰庄园、五彩大地、唐韵园林等20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和所村、姚家、朱店等7个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目前,连所六村乡村振兴示范区已挂牌成立,辣椒、果蔬、杜仲、小麦、农产品加工等5个产业带的基础资料已收集汇总。
【农资市场监管】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对314家农资经营门店进行检查,严查销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利用微信、宣传车、送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宣传农资管理的法律法规,普及农资识假辩假科学知识,提高农民维权意识和能力。累计出动执法车辆112台次,执法人员480人次,有效规范了农资市场经营秩序。
【植物检疫】重点做好市场检疫和产地检疫。开展以玉米及蔬菜种子为重点的种子市场专项整治,出动执法人员18人,印发资料10000份,检查企业7个,检查经营门店57个。对全县小麦实施产地检疫,加强种子基地检疫对象的监测治理,我县共安排繁育单位7个,繁育面积共计23670亩,合格面积23670亩,生产合格种子1183万公斤。
【农田基础设施】我县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投资1920万元,建设任务1.2万亩,目前,渠道衬砌44米,已完成;新修水泥路、新打井、新建桥涵等正在有序推进。开展农田水利设施排查整改工作,共排查机井9394眼,整改4167眼,其中,立行立改1160眼、集中整改3007眼。
【农村人居环境】按照“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示范村的规划引领、全面整治、设施提升、健全机制、文化治理的要求和美丽小镇的“六有”标准,对全县10个创建村和1个美丽小镇开展了示范创建工作,要求各镇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吸引群众参与创建工作,让群众监督、让群众评价,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度。
【户厕改造】2021年省市共安排我县农村户厕改造7600户,目前,已完成各镇的首轮技术培训,部分镇已完成第3轮培训,培训施工人员300人次、镇村干部100人次,极大的强化了农村厕改技术力量和群众监督能力,各镇已完成户厕改造16推进农村户厕摸排工作,细化摸排标准,量化摸排程序,目前,共排查246个行政村,2013年以来各级财政支持改造的农村户用厕所34811户;发现问题厕所1596户,通过边查边改和近期的专项整改,已完成所有问题户厕的整改。
【秸秆禁烧】在秸秆禁烧常态化监管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三夏”期间禁烧工作。加大宣传力度,累计发放宣传资料30万份、出动宣传车10570台次、悬挂横幅3060幅、张贴标语45250条,形成了秸秆禁烧的浓厚氛围。全县成立了5个督导组,对各镇工作开展巡回督查,特别是加大对重点路段的巡查,坚持疏堵结合、严防死守。充分发挥“蓝天卫士”电子监控系统作用,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实行全天候、全区域、无缝隙排查。今年以来,我县未发生因秸秆引发的火情。同时,实施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项目,购置农机收贮秸秆,推动发展秸秆“五料”化利用,从源头上解决秸秆焚烧问题。
【农膜回收利用】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引导农民使用厚度0.01mm以上国家标准地膜,鼓励使用生物可降解地膜,确定合理的揭膜时期和方法,主动清理农田残膜,科学回收处理,保护耕地土壤质量,改善农村环境质量。2021年上半年,全县农膜使用量为241.5吨,废旧农膜回收量为231.96吨,回收率达到96%。
【农村集体经济】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2020年度资产清查,全县386个行政村(社区)完成了资产清查工作任务,核实农村集体资产总额19.87亿元、农村集体土地总面积107.8万亩;进一步摸清了集体家底变动情况,盘活用好集体资源,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打下基础。村两委换届选举后,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定代表人等原登记赋码事项发生变更,按照工作要求,指导更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100本。
【乡村资产抵押担保产权权能改革】印发了《鄢陵县公共资源农村产权交易规则(试行)》,规范农村产权交易事宜。持续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全县累积发放贷款18笔,共计1333万元。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加强流转合同管理,引导流转双方使用合同示范文本。经各镇调查统计,截止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29.37万亩。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市级龙头企业运行监测和认定,开展县级合作社示范社认定,截止目前,全县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37家,其中省级11家;农民合作社发展到1811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5家、县级5家;家庭农场发展到252家,其中省级5家、市级16家。
【获得荣誉】
获批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辣椒)标准化生产基地
“鄢陵县花艺产业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获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
获批河南省2021年中央财政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
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荣获河南省农牧渔业丰收奖
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创建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示范村(10个):大马镇高迁王村、张桥镇裴庄村、柏梁镇甘罗村、马栏镇李孟村、马坊镇老梁村、只乐镇王建平村、彭店镇凤岗村、陶城镇胡庄村、陈化店镇张刘村、大马镇靳庄村
马栏镇荣获全省第一批“美丽小镇”
望田镇荣获2020年全国农业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