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省委楼阳生书记调研全省医疗卫生工作时的指示精神,鄢陵县审时度势,积极响应省委、市委号召,主动作为、积极对接,基于区位交通便捷、生态环境优良、中医药资源禀赋、康养文化厚重等明显优势,倾力把鄢陵打造成中药材种植生产基地、医养康养基地、中医药研发基地。
一、打造中药材种植生产基地,鄢陵有基础
作为“南花北移、北花南迁”的天然驯化基地,良好的气候条件、发展形势、资源要素,使鄢陵具备了中药材种植生产的厚实基础。一是具备中药材种植基础。全县2400多个花木品种包含药用苗木160余种。其中,木本药用植物有杜仲、女贞、枇杷、山楂、连翘、金银花等;草本药用植物有地肤、菊花、芍药等。同时,部分花农加快种植结构转型,种植有板蓝根、柴胡、射干、玄参、太子参、藿香等;全县重点种植药用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的艾草、生姜、元胡、佩兰等药用苗木20余种,“林药一体化”种植已初具规模。二是具备土地要素基础。凭借传统花木种植,鄢陵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认定林地面积38.4万亩,可用于中药材林下套种、田间种植等规模化发展,在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政策愈加严细的大背景下,这是其它地区无法比拟的绝对优势、比较优势、差别优势。三是具备全链条产业基础。在中医药原材料供应上,鄢陵种类繁多、产量丰富;在产品加工上,部分种植合作社、药农大户建设有初加工生产车间;在交通物流上,兰南高速、永登高速、安罗高速、郑阜高铁贯穿全境,拥有高铁站1个、高速出入口4个。特别是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储备有充足的工业用地,现成的标准化厂房、科研大楼、专家公寓及其配套设施完备,随时可以拎包入住。
二、打造医养康养基地,鄢陵有优势
鄢陵致力将康养产业作为县域特色产业、支柱产业,深度谋划、务实推进,已形成“森林+康养”“医疗+康养”“文旅+康养”等多种模式,聚集起医养康养产业发展的良好优势。一是环境资源优势。近40万亩的花木规模造就了优良生态环境,年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0天以上,负氧离子含量超过世卫组织界定的清新空气标准近10倍,被誉为“中原之肺”;陈化店矿泉水是全国平原地区唯一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水资源,百万吨级水产业园初步建成;全县人均寿命81.6岁,拥有80岁以上老人1.3万人,每10万人中有9个百岁以上老人,被评为“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健康城乡创建试点县”和“中国最佳生态养生目的地”。二是康养品牌优势。2017、2019年成功举办两届国际康养峰会,先后获批“国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和“河南省医养结合示范县、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等荣誉,康养已经成为享誉中原的靓丽名片。三是产业项目优势。鄢陵怡康苑2019年被列入国家首批城企联动普惠养老签约企业,河南省首个5G智慧医疗项目在鄢陵落地。目前,全县正在积极推进建设康养项目19个,其中,河南省投资集团高端康养基地(占地2000亩)、省水投集团投资农文康旅综合体(占地1000多亩)、北京中医医院联合东方祥和集团建设鄢国花语(占地1167亩)、国药集团中医药研发等康养项目稳步推进,花都温泉综合康养项目建设完成80%以上;北京中医医院正在帮助我县创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打造豫东南具有影响力的中医院,将为鄢陵医养康养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三、打造中医药研发基地,鄢陵有潜力
省委省政府谋划推动重建省医学科学院,构建“一院一城一产业集群”,鄢陵对标省里部署,具备建设中医药研发基地的潜力。一是人脉资源潜力。鄢陵籍中医药人才济济,如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第三军医大学中医科主任、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晋献春,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王智民,原河南中医药大学校长许二平,原河南省人民医院院长马保根等,县政府已聘请他们为鄢陵中医药产业发展专家顾问。二是区域市场潜力。随着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新闻媒体宣传和中医知识普及,越来越多人对中医的认可度、信任度越来越高,经测算,以鄢陵为圆心的100公里区域内,覆盖大约4000万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超过720万人,这部分人对中医药的需求不可估量,市场潜力极大。三是科研基础潜力。目前,鄢陵积极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研发生产杜仲功能性食品饮品(杜仲鹅、鸡、猪和保健茶)、杜仲亚麻酸油、河南“仲逸堂”系列养生保健酒、金雨玫瑰精油等中医中药和衍生康养产品73种,具备了一定的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基础。同时,鄢陵县毗邻航空港区,交通便捷、环境优良,拥有4个高品质温泉度假区,能够为专家学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
风正好扬帆,奋进正当时。下一步,鄢陵县将持续奋发努力,迎难而上,聚焦“三个基地”建设,抢抓中医药发展先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高质量发展中医药产业提质增效、增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