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经济目标导向。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计划安排,严格落实经济运行分析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运行监测,落实好疫情防控常态下经济运行监测预警机制,密切关注主要指标增速状况,及时发现和化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同时重点抓好“421”产业发展体系和项目“双百提质”工程,协调三次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向上协调争取中央预算内和专项债券支持,引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
二、强力抓好项目建设。一是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深入实施“双百提质”工程,积极推进123个重点项目和“三个一批”项目建设,加快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强化规划、审批、环评、土地、融资、用工等要素保障,推进签约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达效;二是积极谋划重点项目。紧抓城乡融合、县城新型城镇化、许鄢一体化等重大历史机遇,紧盯国家投资动向,围绕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城乡融合发展基金等国家支持范围,结合我县主导特色优势产业,谋划包装实施一批打基础、补短板、增后劲、利长远的重大工程和民生项目。三是积极争取资金支持,紧盯国家投资导向和支持范围,围绕上级支持领域,加大“跑部进厅”力度,千方百计争取更多国家资金支持,保障我县项目建设前期资金需求。
三、加快推进城乡融合。深入推进五大改革,确保各项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加快示范片区建设,打造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样板;发挥城市引领带动作用,强力推进四大片区道路、管网、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抢抓郑许一体化战略机遇,编制提升县域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科学布局新区建设和老城改造,推进城区路网、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基础建设,深化房屋安全隐患整治,规范城乡建设秩序。
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扎实开展“万人助企联乡帮村”活动,强化“六项对接”,落实“放管服效”改革;持续压减行政审批事项和审批时间,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定期组织企业代表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工作,畅通营商环境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打造全省营商环境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