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部门信息
县商务局:完善机制 提升服务走好土特产销售之路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3-06-02 11:33】   【阅读次数:】  【字号: 】  【我要打印

县商务局党组围绕破解农产品“好东西”没有“好销路”、卖不上“好价钱”难题,着力完善机制,提升服务,把优势资源与外部市场有效对接,做好“土特产”销售文章,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农民挑上“金扁担”。

(一)项目措施

一是靶向调研,摸清“家底”回应群众新期待。

坚持以调研开路、靠调研破题,开展“特色农产品摸排”活动,党组成员带头,按照“分片包干、逐个摸排、村村走遍”原则,机关16名党员干部集中利用两个月时间,对全县农产品种植情况、产量分布、销售情况等进行全面排查,着力摸清特色农产品“家底”。

聚焦农产品“卖给谁、卖不好”等销售难题,引导融入电商发展大潮,组织召开党组专题会、镇村研讨会、电商企业座谈会等20余场,集体讨论、集中研判,推选适合网销的特色农产品“触网”。截至目前,共筛选确定蜡梅茶、鲜切花、盆栽、辣椒、瓜果等“土特产”42款。

二是搭建平台,供需铆接拓展销售新路径。

立足职能优势,积极协调对接,组织镇村负责人、农特产品企业以及全县电商企业、物流快递企业、淘宝网红等,定期举办助推农产品上行座谈会,加大产销对接力度,推动长效沟通协作。

探索建立“电商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鄢陵邮政邮乐购、河南朵平商贸公司等26家电商企业与合作社建立稳定购销协议,金丝皇菊、黄豆腐竹、溏心变蛋等优质农产品入驻淘宝、抖音、快手、拼多多等电商平台。

线下线上一同发力,积极开展农超对接,指导新大新生活广场、家家生活广场、鼓楼广场等6家大型商超开设“土特产专柜”,不断拓展特色农产品与市场对接面。截至目前,共采购本地农产品547.7吨,上架特色农产品销售额达220万元。

三是聚才育才,送“技”下乡培育壮大“新农人”。

针对近年来直播带货新潮流,实施农村电商人才培育工程,结合“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举办网店开设、直播带货、短视频制作等技能培训班6期,培训电商人才255人。

积极组织县域电商人才、企业参加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会、全市短视频直播大赛,以赛助宣、以赛促学,不断锤炼技艺、提高综合能力。

围绕做大做强鄢陵花木产业品牌,结合县委花木技能人才壮大工程,组织召开6次花木电商融合发展交流座谈会,邀请电商专家、行业大咖及本土“网红”专家到镇村、企业进行授课指导,培育壮大花木产业技能人才,叫响“十万花农出中原”品牌。

四是打造品牌,“链”上发力注入发展新动能。

立足“土味”“特色”“产业”三要素,深入挖掘农产品多元价值,探索建立重点品牌培育库,将具有品质优势的特色农产品商品化、品牌化、市场化。

开展区域公共品牌设计、策划、注册、品牌发布及推广,打造12款特色网销品牌产品,包括“鄢之源金丝皇菊”、“臻乐农溏心变蛋”、“程庄村黑麦面”、“彭庄村桃花醋”等特色品牌,实现由“卖原料”向“卖产品”“卖品牌”转变,有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延伸“土特产”富民链条,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推动农业产业“接二连三”,全力走好农企融合、农工融合、农旅融合发展路子,培育出张桥镇裴庄村、大马镇义女社区、彭店镇蒋庄村“三产融合”示范样板。

(二)项目成效

一是“土特产”闯进“云上”大市场。通过搭建线上线下平台,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推动产销精准对接,乡村“土特产”融入了全国“大市场”。2022年,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145.9亿元,农产品网络零售额9.7亿元,电商销售已经成为我县推动农业产业持续发展、带动创业就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强力引擎;打开抖音话题,“鄢陵花木”有关视频播放量突破1500多万,金地园艺等多家花木园艺抖快粉丝达40多万。

二是“新农人”成为兴农“领跑者”。电商的加快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实现乡村产业发展与人才的“双向奔赴”,农村电商带头人成为助农兴农“领跑者”。截至目前,全县电商企业84家,农村电商人员达1.6万余人,涌现出王敏江、吕刚蛋、刘飞、王平虎等一大批“网红大咖”,网络销售超30万单;“姚花春酒类旗舰店”直播日均销售额达5万多元,九州腊梅在自媒体平台销售蜡梅盆景达40多万元,花奴园艺3个月销售蜡梅盆景17余万元,“新农人”真正成为农产品销售“主力军”。

三是新业态铺就乡村“共富路”。产业多元化发展,有效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带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农民增收致富。截至目前,电商行业累计带动2.1万人就业,1.7万户农户增收超3600万元。大马镇义女社区建立优质小麦种植基地,建设石磨面粉厂、挂面厂,借助迅猛发展的电商平台和如火如荼的直播带货,带动6户贫困户每年稳定增收近20万元;张桥镇裴庄村从菊花种植起步,不断延长“菊花经济”链条,打造集赏花品茶、休闲垂钓、菊花茶加工、杂果采摘及民宿体验于一体的农旅产业,年集体经济收入达130万元,为群众发放物资分红达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