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是农作物病虫危害的高峰期,我县秋作物种植种类多,病虫害发生种类多,草地贪夜蛾、棉铃虫、甜菜夜蛾等病虫害呈多发态势。县农业农村局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实现农作物病虫综合治理,为秋作物丰收保驾护航。截至目前,全县三代棉铃虫发生15.2万亩次、防治18.9万亩次,甜菜夜蛾发生28.9万亩次、防治38.6万亩次,玉米螟发生4.2万亩次、防治6.2万亩次,辣椒病毒病发生9.5万亩次、防治12.3万亩次。
一是严密监测病虫动态,及时准确发布预报。及时启动秋作物重大病虫发生信息周报制度,坚持“三天一次系统调查,五天一次病虫普查,七天一次全面汇报”。多次对秋作物病虫害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会商,及时做出趋势预报和防治警报,科学指导防治工作开展。累计发布秋作物病虫情报5期,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依据,牢牢掌握着监测防控工作的主动权。
二是及时制定技术方案,积极组织科学防控。受气候等综合因素影响,我县秋作物病虫害发生呈偏重发生,特别是粘虫、棉铃虫、甜菜夜蛾等偏重发生,为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及时印发了玉米、辣椒、大豆等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意见10000余份。采取科学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专业化防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的防控策略,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科学防控。在防控药剂选择上,大力提倡推广高效、低毒、安全的农药品种和剂型,努力做到减量控害。
三是广泛开展宣传培训,引导农民群防群治。以“科技人员包村”活动为抓手,组织技术人员分赴各村进行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服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微信等媒体,以及培训班、明白纸、条幅、标语等方式,开展全方位的病虫信息、防控技术宣传培训活动。发放秋作物管理明白卡、病虫害防治等相关资料4万余份,召开现场观摩会2次,使秋作物常见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
四是积极开展绿色防控,专业化全程统防统治。采购草地贪夜蛾诱捕器500套,用于诱捕草地贪夜蛾,对每天或时段的害虫数量进行统计,用于指导大田防治工作。大力宣传使用生物防治技术,建议使用农药阿维菌素、枯草芽孢杆菌、鱼藤酮、BT乳剂等,选择装备先进、技术过硬、服务优良、管理规范的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提高病虫害综合防治效果,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防治成本,并有效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