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部门信息
鄢陵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化行风建设 聚焦“小切口”服务企业发展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4-07-17 09:19】   【阅读次数:】  【字号: 】  【我要打印

鄢陵县市场监管局全面落实行风建设工作部署要求,以常态化开展“每月为企业办实事”活动为抓手,发挥职能优势,紧贴企业需求,以“优服务、提效能”促行风建设深化拓展。

一、坚持简政利企,优化政务环境。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聚焦企业“准入、准营”各环节关键问题,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服务质量,释放创业创新活力。提高审批效率:实行企业设立登记“当场办结”制度,将企业开办耗时压减至0.5个工作日,进一步降低准入准营门槛,“加速度”为企业办证。优化服务举措:变“企业找服务”为“服务找企业”,主动敲门有条件、有意向的企业,为其量身定制个性化发展方案。县杜仲产业龙头企业鄢陵县杜仁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因“杜仲”代饮茶食品安全标准未出台,企业无法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业务办理工作人员紧盯“杜仲”代饮茶地方食品标准信息公告,第一时间与市市场监管局汇报对接,同时指导企业准备申报手续,帮助企业提前2个月通过审批,成为许昌市首家、河南省第二家该类产品生产企业。护航项目建设。为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指定专人跟踪服务,“保姆式”为企业做好支持保障。省交投集团下属一公司因业务拓展需要从郑州高新区迁入该县,企业对迁移办证业务不熟悉,该局办证大厅主任全程陪同企业负责人到郑州办理业务,仅用1天时间完成证照办理,比法定程序整整减少了15个工作日。

二、坚持纾困惠企,优化发展环境。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全县工作大局”的理念,用足用好市场监管局“工具箱”,为企业发展壮大蓄力赋能。强化党建赋能。依托市场监管所建立3个“小个专”党建工作指导站,充分发挥个私协作用,每年召开银企对接会,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去年以来累计协调企业与银行达成意向贷款近2000万元;深入开展政策宣传、法律服务、创业指导一百多次,助推非公企业健康发展,鄢陵县个体私营经济协会被评为全国个私协会系统先进单位。常态化开展“每月走访企业”活动,通过送政策、听意见、问需求、解难题,更好地倾听企业心声,协调解决相关问题,活动开展以来累计走访企业862家,解决问题463件。强化质量赋能。统筹推进提质量、育品牌、强标准三位一体,厚植竞争新优势,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鄢陵县万亩优质鲜桃标准化示范区被命名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许昌花都温泉被命名为省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同时,注重地理标志优势产业培育,将“陈化店矿泉水”地理标志与水产业培育有机结合,将品牌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目前,使用“陈化店矿泉水”地理标志企业1家,申请使用企业3家。强化信用赋能。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对“低风险”企业“无事不扰”;支持失信企业重塑信用,有效释放市场主体活力,累计为500多家市场主体依法移出异常名录,指导六百多家企业完成了修复信用。

三、坚持执法护企,优化法治环境。坚持综合施策,创新执法模式,促进法律“权威力度”和执法“人性温度”的有效融合,全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坚持“严违重惩”。聚焦公平竞争开展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执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等行动,维护市场秩序;对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安全问题,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全面筑牢高质量发展安全屏障。坚持“柔性执法”。实施包容审慎,推行服务型执法,综合灵活运用行政建议、约谈、提醒等非强制性方法,教育引导企业自觉守法,规范经营,先后对31家轻微违法经营主体不予行政处罚或减轻处罚。坚持“说理执法”。推行说理式执法,说透法理、说明事理、说通情理,让企业明晰自己错在何处以及如何改正,从而让当事人实现心理层面的认同,使执法效果与营商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提升。坚持“案件回访”。将案件回访纳入行政执法必备程序,案件主办部门进行实地回访,协助企业找准问题症结,精准整改,服务企业健康成长;法制部门开展重大案件回访,督促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确保执法公正,去年以来回访企业327家。坚持“送法入企”。秉承“执法先送法”理念,借助日常培训、约谈等载体,及时将市场可能存在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提前告示预警,引导市场主体守法合规经营。先后开展“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集中宣传、“上门送政策送法律”等活动14场次,约谈企业7次,累计发放各类普法宣传资料5万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