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鄢陵县人民路小学假日小队的队员们精神抖擞,满怀期待地走进马坊镇的华夏农耕博物园,开启一场充满意义的农耕文化探索之旅。
踏入博物园的展厅,老式凉席与耕地用的手扶犁映入眼帘,这些陈旧却承载着历史痕迹的物件,瞬间激发了同学们的好奇心,大家纷纷伸手触摸,仿佛想要通过指尖感受岁月的温度。移步至另一个展厅,竹篮、晾晒筐等各类老物件整齐陈列,对于家长们来说,这些是童年记忆中熟悉的存在,而如今却难得一见,对于同学们而言更是新奇。
行至散养的鸡圈旁,满地奔跑的土鸡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家长们见状,笑着向孩子们介绍:“这些是柴鸡。”从同学们好奇的眼神中,家长们读懂了他们的疑惑,随即耐心解释道:“咱们平常吃的鸡蛋多是鸡棚规模化养殖的鸡所产,而这些散养柴鸡下的蛋,叫土鸡蛋或者柴鸡蛋。”
馆内,饸饹面制造机等众多老物件琳琅满目,不少物件连名字都让同学们感到陌生。一辆冰糕车更是引发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这是放冰糕的,和冰箱一样可以制冷吗?”同学们好奇地发问。家长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回应:“以前可没有制冷设备,就靠一块白色棉布包裹冰糕,即便冰糕化成水,大家吃起来也开心。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家家户户都有冰箱、冰柜,冰糕就都放在里面。”
每个展厅风格各异,却都弥漫着浓厚的年代气息。同学们对这些老物件兴致勃勃,问题接连不断。当看到雷锋的照片时,同学们心有灵犀,齐声唱响《学习雷锋好榜样》,激昂的歌声在展厅内久久回荡。在一处展厅,泛黄的连环画等书籍整齐摆放,家长们看到这些,仿佛瞬间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光。
此次参观学习,让同学们直观地看到农耕工具、家庭用具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的巨大变化,深刻感受到祖国的日益强大以及科技对生活的改变。正值三夏麦收时节,同学们后续还将参与农耕活动,通过亲身实践,深入了解农作物生长的基本规律,体会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
“该农耕文化馆的负责人是鄢陵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其凭借对农耕文化的热爱与传承的使命感,精心打造了这个充满故事的农耕博物园,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平台。”在参观农耕博物园现场,鄢陵县人民路小学一(1)班现场负责人激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