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时期,鄢陵县市场监管局积极响应,主动作为,推出一系列重要举措,全力推动本县市场与全国大市场深度融合,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一、优化市场准入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通过流程再造、数字赋能、精准服务等举措,构建“便捷化、智能化、定制化”审批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市场主体办事效率。一是深化改革创新。以持续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围绕企业开办、信息变更、注销及开办餐饮店等高频事项,实现线下“只进一门”、线上“一网通办”,审批周期缩短50%。2025年以来,惠及市场主体1400余户。二是实施数字审批。依托“河南政务服务网”“豫事办”平台,构建“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全链条服务体系,实现企业登记、食品经营许可等75项审批事项“全程网办”,企业开办全流程“零成本”,实现市场主体登记0.5日办结,网办率达100%,2025年上半年新登记市场主体同比增长0.02%。三是提供精准服务。针对重大项目,建立“提前介入、全程指导、容缺受理”服务机制,为我县多家重点企业提供定制化审批服务,帮助10余个重点项目缩短审批周期60%以上。设立“个转企”专窗,简化“个转企”登记流程,促进个体工商户转型发展。2025年以来,已办理“个转企”45户。
二、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一是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机制,明确审查范围、标准和程序。对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政策措施,包括规范性文件、合同协议以及“一事一议”形式的具体政策措施等,进行全面审查,防止出台排除、限制竞争的政策文件。今年以来,参与县政府起草的涉及市场主体政策措施、框架协议以及合作备忘录等文件2份。二是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聚焦民生与新兴领域,加大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打击力度。针对虚假宣传、商业诋毁、侵犯商业秘密等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执法人员深入市场一线,通过明察暗访、收集线索,精准打击各类不正当竞争行为。今年以来共查处不正当竞争案件3起,立案3起。三是协同发展凝聚监管合力。市场监管局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同合作,建立健全跨部门联动监管机制。与行业主管部门、司法机关等定期沟通,实现信息共享、线索移送、联合执法。在整治网络市场不正当竞争行为中,与网信办、公安等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强大监管合力。
三、完善消费维权机制,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一是突出源头化解,持续扩大“消费维权服务站”“ODR企业”和“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覆盖面,提高消费者诉求解决的效率。已建成“消费维权服务站”117家,ODR企业362家,推行“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360家。二是突出效能提升,坚持有诉必接、接诉即办、快速回应,闭环规范工单处置流程,有效化解消费纠纷。今年以来,全县共受理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共2802起,其中12315平台投诉举报1449起,咨询211起,12345政府热线投诉举报831起,来信投诉举报321起,办结率100%,挽回经济损失35.2万元。
四、聚焦规范公正,优化法治环境
践行“监管为民、执法为公”理念,通过柔性执法、信用修复、走访服务,实现监管力度与温度统一,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一是转变监管方式。全面深入推进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依据信用风险分类实施抽查,合理确定抽查比例和频次,实施精准监管,减少对诚信企业的检查频次。今年以来,共发布本级本部门抽查任务61起,已完成53起,发布跨部门抽查任务130起,已完成108起。二是推行柔性执法。在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空间内,深入实施“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推行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和不予强制措施“四张清单”,减轻企业经营压力。同时,对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危害公共利益、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依法从重处罚。今年以来,办理行政处罚案件24起。其中,适用首违不罚案件1起,适用从轻处罚案件16起,从重处罚1起。三是优化信用修复机制。以“信用+服务”行动为牵引,积极开展“信用修复服务年”活动,持续推进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聚焦经营主体实际需求,多维度发力,助力市场主体焕发新活力。今年以来,全县有846家经营主体移出经营异常名录,助力经营主体重塑自身信用,提升竞争力。四是开展企业走访。常态化开展“每月为企业办实事”,当好“政策服务员”,主动送惠企政策,高效为企业生产经营等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今年以来,走访企业140余家,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9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