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乡镇信息
“立秋十天遍地黄”,立秋前后玉米倒伏怎么办?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4-08-12 17:13】   【阅读次数:】  【字号: 】  【我要打印

立秋时节已至,夏玉米正值灌浆的关键时期,鄢陵县地区前期一直干旱,但是近一两月又经历暴雨洪涝灾害,旱涝急转的不利气象条件给田地中各类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十分大的威胁。其中,近千亩玉米出现苗株倒伏、茎秆折断、病虫害急速爆发等多方面的受害情况。有农民说,玉米倒伏了!鄢陵县政府办和农业农村局通过电话调研,深入田间地头一线了解情况,查找问题原因,寻求解决办法,为秋粮丰收提供有力保障。

一、玉米根倒发生的原因及危害

玉米根倒是植株从地表根部位置发生倾斜或歪倒。玉米倒伏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人为、天气、品种等。玉米的根系以须根为主,处于表层土壤,对土壤的固着力并不是很强。同时,由于玉米的地上部分较为高大,当强降雨和大风天气来临时,上部茎秆比较脆嫩,遇风容易折断,发生根倒。此外,由于品种普通,茎部较细,栽培管理不到位,导致玉米生长差,甚至会出现倒伏情况。

当前面临的玉米倒伏为生长中后期发生的根倒,即使根系没有完全断裂,但由于倒伏的植株叶片之间相互叠加,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进而也会影响籽粒的灌浆,对玉米的产量会造成严重影响。

二、玉米倒伏后相关配套措施

一是创新科技赋能。陶城镇农民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反映:别的地方都用上了先进的种植技术,我们还在传统种植,期盼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可以向漯河市舞阳县学习,持续大力开展玉米优良品种试验、示范、推广,选用耐密植、抗逆性强的品种;探索引进密植滴灌水肥一体化精准调控、病虫绿色防控、耐密优质高产品种应用等多项玉米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技术,邀请专家进行专业技术指导,“一对一”帮助农民实现减量增效、高产高效。

夺丰收,既要做好增产增效的“加法”,也要做好防灾减灾的“减法”。

二是注重防治病虫害。玉米倒伏后,往往发生病害。针对叶部病害—玉米南方锈病,县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先后在全县12个乡镇开展南方锈病防治技术培训会,做好监测防控工作;同时发布《抓紧防治玉米南方锈病》等病虫情报14期,出动农技人员80余人次,开展技术指导3000人次,发放《玉米南方锈病识别与防治技术》等技术明白纸5000多份、印发病虫情报600多份,多举措开展宣传活动,提高群众预防意识,实现“虫口夺粮”的稳产丰产。

三是落实惠农政策。马栏镇农民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反映:如后期玉米倒伏情况加剧,玉米大量减产甚至绝产,需要政府加强保障。期盼农业保险公司和县政府农业、气象等部门形成24小时联动机制,突发灾情后可以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对受灾农户,开展救助工作;加大对农业保险理赔工作支持力度,给予财政补贴,积极推进农业保险灾后重建工作,降低粮食损失。

下一步,鄢陵县及各乡镇政府将持续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工作,强化防控措施,为全县农业生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打赢这场“丰收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