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只乐镇依托鄢陵县委、县政府的政策支持,在东只乐社区积极探索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绿色发展路径,以创新思维推广林下蒲公英立体种植,打造了林下蒲公英千亩种植基地。
一、具体措施与做法
(一)探索林下种植模式
1. 科学性选种与适应性种植:优选喜阴凉、生命力旺盛、对土质要求不高的蒲公英品种,结合苗圃林下遮阴环境,减少阳光直射对蒲公英生长的不利影响,实现了一次播种、年收多茬,大幅降低种植成本;
2. 机械化采收与高效率处理:引入专用的机械化采收设备,针对蒲公英种子易飘散的难题,通过吸风式采收机集中收集种子,做到采收效率的大幅提升,人工成本也随之下降。
(二)带动就业与延伸链条
1. 上级支持,富农兴镇:依托鄢陵县“星火行动”,整合土地资源,统筹规划林下经济示范区,通过财政补贴、技术培训等扶持措施,推动规模化种植。运用“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成立蒲公英加工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及订单回购,带动周边1000余名农户参与种植,为富农兴镇、群众增收找到了新路子;
2. 深化加工,提升价值:蒲公英的种子是中药材,花、茎和叶是蒲公英口服液和蒲地蓝口服液的重要提取原料,还可以作为蔬菜凉拌食用,根部则可以炮制成茶。因此,只乐镇在东只乐社区支持建设了蒲公英茶叶加工厂,开发蒲公英叶茶、根茶及中药饮片等产品,并为下游企业提供蒲地蓝制品原料,延伸“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
(三)农旅融合与品牌打造
1. 多平台提升影响力:在鄢陵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通过融媒体中心在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平台展现了只乐镇东只乐社区蒲公英“田园花海”的风采。此后,又相继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直播间》《经济信息联播》《中国三农报道》等栏目报道,“蒲公英花海”网红打卡地与油菜花田相结合,形成特色景观,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体验采摘,带动乡村旅游消费;
2. 多渠道打造品牌力:通过电商平台推广蒲公英茶等产品,与药企、商超建立稳定供应链,提升只乐镇蒲公英产品的品牌力,2024年销售额突破500万元。
二、主要成效
(一)经济效益显著
1. 增收致富:2024年,只乐镇东只乐社区蒲公英产业带动每名农户年均增收1万元以上,提供大量就业岗位,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长;
2. 产业壮大:蒲公英林下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成为本地区重要的蒲公英原料供应基地。
(二)生态效益提升
通过林下种植盘活林地闲置空间,让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并且发挥蒲公英根系固土的作用,改善土壤结构、减少水土流失、增强生态效益,形成“林药共生”的生态循环模式,助力“花都鄢陵”生态品牌建设。
(三)社会效益凸显
1. 示范效应。“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激发了基层经济发展活力,成为本地区林下经济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
2. 辐射效应。以蒲公英产业的成功实践,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林下中药材、食用菌等产业,为形成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助力。
三、经验总结
只乐镇通过“探索创新、资源整合、三产融合”等路径,在东只乐社区将林下种植蒲公英从一个单一作物发展为集种植、加工、旅游于一体的复合型产业,为本地区林下经济提供了可复制经验。下一步,只乐镇计划扩大深加工产能,探索蒲公英药用成分提取技术,进一步延长价值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增收增产、富农兴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