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鄢陵县安陵镇紧扣“15+1”件民生实事,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检验各站所、社区工作成效的核心标准。镇纪委全程跟进监督,推动民生实事办理,确保每一份民生投入都用在刀刃上。在多方合力下,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节节攀升。
安陵镇内滨河路的路灯亮起来那晚,遛弯的居民们忍不住驻足点赞。“以前这路黑灯瞎火的,晚上出来总怕绊倒,现在亮堂堂的,心里踏实!”原来道路旁的路灯照明效果很差,不仅部分损坏的路灯不亮,即使亮着的路灯也被树枝遮挡,只能勉强透出几缕微弱的光。加上道路两侧常年停满汽车和非机动车,行人稍不留意就可能撞上车辆,或是被路边的障碍物绊倒,安全隐患如影随形。每到夜晚,居民出行都得提心吊胆。“啥时候能亮堂起来啊?”成了附近居民最常念叨的期盼。
安陵镇南街社区听闻群众需求,立刻行动起来。干部们跑前跑后,迅速协调城管、电业等部门,不仅新安装了八盏明亮的路灯,还把28盏老旧路灯全部更新换代。如今,夜幕降临,内滨河路灯火通明,照亮了居民回家的路,也温暖了居民的心。
“远亲不如近邻,哪能为点小事伤了和气?”南街社区党委书记王建民的话道出了社区的治家之道。安陵镇在排查中发现,部分邻里矛盾因处置不及时演变成积怨,便推动社区建立“矛盾纠纷调解机制”,要求社区干部对邻里纠纷必须快速响应、及时介入,确保小矛盾不拖延、早化解。原体育场一住户因整房占道与邻居产生冲突,社区两委班子多次上门解决,“第一次去的时候,双方还吵得脸红脖子粗,我们就拉着他们唠家常,讲法规,慢慢就说通了。”最终占道住户主动拆除占道部分,邻里关系重归于好。站前街的下水道漏水问题曾让楼上楼下住户吵了好几天,社区干部接到反映后,当天就带着维修师傅上门,一边修管道一边劝大家消消气:“抬头不见低头见,因为这点水伤了感情多不值当。”居民周大姐说,“社区干部真是咱们的‘和事佬’,这点小事要是搁以前,说不定得结下大疙瘩。”上半年,南街社区成功调解邻里矛盾五起,让和谐新风在社区的每个角落传递,楼道里的笑声越来越多。
安陵镇将困难群众帮扶纳入“民生实事监督清单”,以“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活动为抓手,确保政策红利精准落地。社区干部与镇网格员的脚步常常穿梭在全镇的大街小巷,定期开展入户走访。在对困难群众回访中,南街社区乔大姐激动地拉着工作人员的手,抹着眼泪说:“要不是社区干部帮着办了低保,我真不知道该咋撑下去。”今年年初,她的爱人被查出患有尿毒症,每周三次的透析治疗像座大山压得全家喘不过气,高额的治疗费用让本不宽裕的生活瞬间跌入谷底。了解到这样的特殊情况后,网格员当即记在入户表上,社区干部主动对接民政部门,跑流程、补材料,用最快的速度帮她办理了低保手续,又为其申请了大病医疗救助,进一步减轻家庭负担。像乔大姐这样的困难家庭,南街社区今年已帮扶了四户。入户走访敲开了一扇扇家门,也走进了困难群众的心里。
今年以来,镇、社区两级干部已走进300余位老人的家中,不仅细致地为老人们办理高龄补贴认证等手续,还常常坐在老人身边,像晚辈一样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唠家长里短。网格员反馈部分独居老人存在“认证难”问题,社区推出“上门代办”服务,如今这项服务已成为老人们的“暖心日常”。“张大爷,上次您说药快吃完了,我们今天给您买了些药来。”“大姨,这几天晚上有雨,我们帮您把三轮车盖上了。”独居的王奶奶拉着社区干部的手说:“你们一来,家里就热闹了,我这心里呀,暖和得很!”正是这些看似平凡的陪伴与帮扶,精准对接了老人们的生活需求,帮他们解决了买药、交水电费等实际难题,让老人们告别了孤单落寞,切实提升了他们的生活幸福感。
从握手言和的邻居到热泪盈眶的困难群众,安陵镇的民生实事办理清单上写满了“为民”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