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乡镇信息
张桥镇:以短剧产业激活文化经济新动能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5-09-04 15:36】   【阅读次数:】  【字号: 】  【我要打印


作为全国知名的“灯光师之乡”,张桥镇依托数千名在外影视从业者的人才优势,近年来主动拥抱微短剧产业发展风口,以《隔壁借宿》等短剧拍摄为突破口,探索出一条“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治理赋能”的乡村发展新路径,让镜头下的田园风光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

一、锚定资源优势,夯实短剧产业发展根基。

张桥镇素有“中国影视灯光师摇篮”的美誉,全镇在外从事灯光设计、影视器材、舞美搭建等相关行业人员达2900余人,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创办或任职的影视企业达120余家。镇党委、政府敏锐捕捉到微短剧产业轻量化、高适配的特点,将本土人才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

一方面,建立“影视人才数据库”,通过乡贤座谈会、春节返乡走访等契机,摸排登记在外影视人才的专业领域、从业年限及资源渠道,目前已建立涵盖灯光师、摄影师、制片人等多领域的人才信息286条。2025年2月,镇党委专门召开乡贤人士座谈会,播放本土发展宣传片,邀请影视行业乡贤为家乡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另一方面,精准对接市场需求,针对微短剧拍摄周期短、场景需求多元的特点,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与县文广旅局对接,号召各乡镇梳理出全县闲置厂房、田园风光、传统村落等特色资源,为剧组提供“菜单式”场景选择。

二、优化服务保障,构建全链条拍摄支持体系

为确保短剧拍摄高效推进,张桥镇创新推出“三位一体”服务模式,以优质保障吸引更多剧组落地。

专班化统筹: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各区区委书记、派出所所长、招商办和文旅办负责人及各村党支部书记为成员的短剧产业发展专班,实行“一个项目、一套方案、一跟到底”机制。在《隔壁借宿》拍摄期间,专班累计召开协调会2次,解决场地租赁、群众动员、交通疏导等问题12个,确保拍摄周期如期进行。

一站式服务:对有意向回乡创业的,由镇政府提供“一站式帮办”服务(如协助办理营业执照、推荐闲置厂房/场地作为办公点、对接本地银行提供小额经营贷款咨询等),降低返乡创业门槛。针对剧组需求,协调本地酒店推出“影视团队优惠套餐”,建立与周边餐饮、超市的“剧组采购绿色通道”,累计为《隔壁借宿》剧组节约后勤成本超5万元。

全方位保障:发挥基层治理优势,依托“2·15”网格化服务工作法,各拍摄区域由网格员负责政策宣传、矛盾调解和安全巡查。在老水泥厂取景时,网格员仅用3天就完成12户周边群众的意见征集和场地清理工作;拍摄期间累计排查用电、消防等安全隐患16处,确保零事故发生。

三、深化产业联动,释放文化经济叠加效应

张桥镇以短剧拍摄为纽带,推动文化传播、人才回流、文旅发展深度融合,实现“拍一部剧、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的良性循环。

人才回流趋势显现:《隔壁借宿》剧组50余名工作人员中,张桥镇本土人才占比达65%,其中灯光师曹大伟等12人选择回乡发展。“在外打拼20年,终于能在家门口参与影视制作,既实现职业价值,又能照顾家人。”曹大伟的感慨道出了众多回流人才的心声。目前,已有20余位在外影视人才通过专班对接,计划回乡创办影视器材租赁、后期制作等配套企业。

文旅品牌影响力提升:随着短剧拍摄的宣传报道,鄢陵县在网上引起热议,“鄢陵金雨玫瑰拍短剧了”“花满地酒店镜头好绝”的话题不断发酵,不少网友留言“原来鄢陵藏着这么美的地方”“看完剧就想找时间去逛逛”,甚至有外地网友专门搜“鄢陵旅游攻略”,让鄢陵县的名气实实在在走出了河南。

产业集群效应初显:在《隔壁借宿》成功拍摄的带动下,截至2025年9月,已有《和死对头生了个娃》等3部短剧确定在鄢陵县取景拍摄,另有数家影视公司表达合作意向。依托黄龙社区规划打造的“鄢陵县影视文创园”,拟引入影视器材租赁、短视频拍摄等配套项目,预计全部建成后可带动1000余人就业,年创产值超5000万元。

下一步,张桥镇将继续深化影视产业发展,通过构建更加完善的服务体系,吸引更多在外工作的影视人回乡创作,让“灯光师之乡”的美誉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的文化活力。